首页- 造句大全-造句列表
您的足迹:

造句大全搜索

中庸造句 首页

知之小工具造句栏目为您提供2025年的中庸的造句相关内容,本栏目原创编辑和精选收集了174条中庸的造句一二年级例句供您参考,同时也为您推荐了中庸的解释、近反义词和组词。
  • 51、大厅内矗立起一座六米高的巨大木柱,称之为“目标塔”,木柱两侧悬挂摘录自《中庸》的“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的条幅。
  • 52、我在哈佛法学院还看过一部介绍我国南京某法院为一对打离婚的年轻夫妇作调解的记录片,教授还特地为此作了说明,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是各类成功调解的思想基础。
  • 53、牟钟鉴先生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宗教观体现了中庸之道的特色,这不仅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态度,而且在实际上也符合宗教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 54、咱们祖先给这种境界,创造了一个形象优美的词——慎独,即《中庸》里说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 55、它减少了中国政策决策者的中庸思想,并引导他们看清中国的通胀风险对新兴市场的风险。
  • 56、嫉妒它自己的内在性,它已经学会了更好地了解比以往任何时候,人的心智超越了它的第一个意向,并转中庸绝对内在性,以自己的利润。
  • 57、孔子及以后的儒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中庸思想作了广泛的发挥。
  • 58、流通性是金融立法中应考虑的首要原则,但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因素动荡不定,立法者未必能清楚预见法律施行后果,因而金融立法中多行中庸之道,流通性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 59、任何黄道状态中庸的星体,其效用介于吉星与凶星之间.
  • 60、“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的是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不偏不倚”、“中行”、“适中”和“执中”。
  • 61、在学习领域里,从本质上看,我们的学生个个都是循规蹈矩,少有创新的中庸之道。
  • 62、凡事应该讲求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于事无益。
  • 63、法海一愣,佩服郭琇淡定从容之余少不得有怨懑,心说什么时候了您老还有心情论文?“老夫以为中庸之根本就是一个‘宜’字,宜者有度就是仁义之道!”。
  • 64、当分析家在金融废墟中拣拾残余,他们开始擦拭一些尘封的过时字眼:贪婪、中庸、诚信、正直。
  • 65、经典四书五经:论语安邦为人,大学明德修身,中庸恰如其分,孟子德治仁政,易经天道酬勤,书经敬德重民,诗经荟萃人文,礼记典章核心,春秋大义永恒。
  • 66、乔家大院是俗称,它的宅名叫“在中堂”,房主人的名字叫乔致庸,庸是中庸的庸,取其不偏不倚,执两用中之意,所以“定宅名为在中堂”。
  • 67、不尊德性,则学问从而不道;不致广大,则精微无所立其诚;不极高明,则择乎中庸失时措之宜矣。张载
  • 68、汉斯昆认为,各大宗教的共同点就在于六种观念,即关注人类的安宁,无条件地确认最基本的人性原则,遵行中庸之道,信奉"金律",确立一种道德榜样,期待意义和目的。
  • 69、子思以中庸名书,‘庸德之行庸言之慎’,庸字于道不远人章点睛,自系全书宗旨。
  • 70、段业的军队不战而溃,就连梁中庸也投降了蒙逊。
  • 71、以家庭血缘关系的爱为起点,推及社会人际之间,至整个宇宙自然。其共同的哲学基础是“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
  • 72、人类处于神与禽兽之间,时而倾向一类,时而倾向另一类;有些人日益神圣,有些人变成野兽,大部分人保持中庸。普罗提诺
  • 73、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几千年来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它所遵循的是一种中庸之道,在这种中庸取向的价值观所构成的文化氛围中实施自主创新,会使创新活动因重重阻力而功亏一篑。
  • 74、四皓尚谦让,行中庸,薄名利,鄙财富,能进能退,能官能民,退不言功,功不受赏。
  • 75、刘先生稍为中庸,在张爱玲之外,又捧出梁实秋、钱锺书两位;同时引童元方拈出的数例语证,以说明“我们的白话文是毁于英译中的‘怪胎’”。
  • 76、桃成蹊的环境很中庸,不会太安静也不会太喧闹,音乐不痛不痒,灯光不明不暗,这样的环境可以给我最大的自由,我认为这是最适合我写作的美丽新世界。
  • 77、这里,我们在对中庸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进行分析和较为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来审视和剖析我国教师迁移机制的变革。
  • 78、中庸之辈,只能在喟然长叹中唏嘘度日,颤巍着佝偻躯体抱憾终生,油尽灯枯之时,两行老泪纵横,挥别半世辛酸。
  • 79、中庸思想对现代医院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 80、中庸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过犹不及是中庸观的重要内容。
  • 81、人和社会,一切斗争的总结局也许都是中庸而已。与其认真,不如随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钱就寻一醉,无钱就寻一睡,与过无争,随遇而安。路遥
  • 82、因为采取直入本质的方式,所以佛教浩如烟海的被历代僧人研习,但并不拘泥,故中国的佛教的门派之间没有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而这正合乎儒家哲学的中庸之道。
  • 83、尝砥砺言行以庶乎中庸,虑造次颠沛忽忘之,因以中庸自号,故人亦从而称之。
  • 84、当分析家在金融废墟中拣拾残馀,他们开始擦拭一些尘封的过时字眼:贪婪、中庸、诚信、正直。
  • 85、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
  • 86、中庸拿出师傅给的药,也送给了自己的父母两个,已备不时之须,毕竟那是修仙才有的灵丹,这下自己离开家也会放心了。
  • 87、年份:南宋光宗绍熙年间,一代大儒朱熹将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一起刊刻,合称四书。再加上先秦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朱熹
  • 88、真正的中庸是在追求”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就是要淡泊名利,客服浮躁心理,耐得住寂寞。“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说的是做到至诚,那么就可以做到见微知著,可前知祸福。朱熹
  • 89、倘若逾越分寸,时尚就绝对没有放纵无度而不自食其果的事!一切要合乎中庸之道。
  • 90、他的做事原则是不离中庸之道,所以无大成就。
  • 91、因为尽管国人在历史上即有不偏不倚崇尚中庸之道的传统,后世之人也常言看待人物和事物应该一分为二,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引发严重后果的事例却又屡见不鲜。
  • 92、显然,巨大的收入和财富差距是有违儒家的中庸思想的。
  • 93、如果有一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的丰盛。
  • 94、在生态失衡、人性扭曲、物欲膨胀的今天,大量的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人们自身价值的消亡又普遍导致了人生命力的衰退,从而也给艺术的中庸化、媚俗化、商品化提供了繁殖的温床。
  • 95、为此,除了在进货时严格检验质量外,作霖在其父的支持下,决定自产自销,开设了一家“庸民织染厂”,寓意“中庸之道”、“为民所用”。
  • 96、且受宗法制、中庸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其法律思想带有等级制分明、刑罚具侮辱性等独特特征。
  • 97、为了求证“中庸”思想的真谛,也为了寻找打开生活中困扰的思想钥匙,我在“困而学之”的情急之下,拿起了《论语》。
  • 98、用中庸拒绝极端;用务实发挥影响;用冷静选择决策;用自觉端正态度;用勇气抛弃包袱;用真心追随智慧。
  • 99、“中庸“源于至圣孔子之讲学,战国时其嫡孙子思编为。
  • 100、其次,三代相传,只交代一句“允执其中”,便可“天禄永终”,并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中庸的拼音和解释

中庸 zhōngyōng

1、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2、见“四书” 3、德才平常;中材 
中庸 (汉语词语) 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作者是谁尚无定论,一说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载于另一说是秦代或汉代的学者所作。宋朝的儒学家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