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句大全-造句列表
您的足迹:

造句大全搜索

礼治造句 首页

知之小工具造句栏目为您提供2024年的礼治的造句相关内容,本栏目原创编辑和精选收集了22条礼治的造句一二年级例句供您参考,同时也为您推荐了礼治的解释、近反义词和组词。
  • 1、晏子的礼治思想在这部著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 2、认为:“以军礼同邦国”是西周、春秋军事法思想的核心内容,其实质是对邦国僭礼行为的军事惩罚、对夷狄干扰中原礼治秩序行为的讨伐。
  • 3、在现代社会中,礼治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众互信的重要基础,只有恪守社会公德、个人道德,才能建设出和谐、文明的社会。
  • 4、礼治是一种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扬,它不仅是对祖先的尊重和感恩,更是对后代的教诲和期望,让美德在世代传承中发光发热。
  • 5、在商务交往中,礼治起着桥梁作用,它使双方能够在相互尊重、平等沟通的前提下,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经济发展。
  • 6、在家庭教育中,通过礼治的构建,家长能够培养出自律的孩子,孩子们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 7、在社交场合中,礼治将带来和谐的气氛,人们尊重彼此的隐私和个人空间,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纷争和矛盾。
  • 8、礼治的实施可以弘扬社会公德,树立起诚信和守法的意识,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 9、只有在礼治的环境下,人们之间的合作才会更加顺畅高效,因为每个人都尊重对方的价值,承认对方的能力,从而实现资源的更好共享和利用。
  • 10、礼治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心的社会人才。
  • 11、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上,礼治能够使法律更有温度,更贴近人心,提高人们对法律的接受度和遵守度,实现法律的更好实施。
  • 12、从功绩角度看,礼治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是蕴涵着道德伦理、和谐忠、想、政治民主等合理因素的社会治理方式。
  • 13、孔子希望通过“礼治”来使社会有序,寄希望于“仁人”“圣君”来实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 14、到了春秋时期,由于社会上层建筑发生巨大的变革,因而造成礼崩乐坏,暴露出以礼治国的危机。
  • 15、据介绍,比干是殷朝的政治家和德礼治国的先驱,他毕生爱国、爱民,被称为亘古忠臣。
  • 16、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儒家虽然不完全反对法治,但认为礼治比法治更理想,主张以礼治为主,以法治为辅,将礼视为治国安民的根本大纲。
  • 17、周初制礼作乐,出于礼治文化的需要,对前代礼乐多所损益。
  • 18、第二层基础是法治和礼治,基于新型的美德,职责与权利理论。
  • 19、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
  • 20、我们应该正确评价先秦儒家法律思想中的“礼治”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 21、它表现在人的行为中,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中庸之道,表现在社会存在中,是礼治仁政的“群居和一”之道。
  • 22、通过以上几个层次的分析,可以看出,荀子礼制的核心特征是等级差别,其礼治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和谐、*制与道德主义。

礼治的拼音和解释

礼治 lǐzhì


礼治 礼治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以礼治国的思想学说。“礼治”与“法制”相对应。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礼同仁是分不开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奴隶社会的礼已逐渐废除。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为重视“礼”,他著有《礼论》,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他认为礼使社会上的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封建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