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句大全-造句列表
您的足迹:

造句大全搜索

司马迁造句 首页

知之小工具造句栏目为您提供2025年的司马迁的造句相关内容,本栏目原创编辑和精选收集了57条司马迁的造句一二年级例句供您参考,同时也为您推荐了司马迁的解释、近反义词和组词。
  • 1、商君列传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 2、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 3、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4、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 5、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
  • 6、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 7、刺客列传:天雨粟,马生角。
  • 8、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 9、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乎?
  • 1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 1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12、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13、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 14、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 15、高祖本纪: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 1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17、顺不妄喜;逆不遑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
  • 18、李将军列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19、骐骥之踞躅,不如驽马之安步。
  • 20、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 21、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 22、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 2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 24、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 25、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
  • 26、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
  • 27、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 28、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 29、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30、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 31、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
  • 32、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销毁骨。
  • 33、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 34、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智。
  • 35、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
  • 36、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37、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38、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 39、太史公自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 40、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
  • 41、知之小工具尽量原创和收集高质量句子,使您在造句的同时,还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 42、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 43、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 44、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名言佳句
  • 45、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46、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 47、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 48、管晏列传: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 49、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50、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司马迁的拼音和解释

司马迁 sīmǎqiān

(公元前145/前135—?)中国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早年游历各地,遍访民间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得读国家藏书。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唐都等人改定太初历。汉将李陵与匈奴作战失败,率军投降。司马迁因为之申辩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中国最早的记传体通
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