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句大全-造句列表
您的足迹:

造句大全搜索

孟子造句 首页

知之小工具造句栏目为您提供2025年的孟子的造句相关内容,本栏目原创编辑和精选收集了81条孟子的造句一二年级例句供您参考,同时也为您推荐了孟子的解释、近反义词和组词。
  •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 4、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5、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 6、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7、知之小工具在线造句词典祝您造句快乐,天天进步!
  • 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 9、不以规矩不能成为方圆。
  • 10、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1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12、偏颇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片面;过度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缺陷;邪僻的言辞,我能知道他的偏差;闪躲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困境。
  • 13、天下之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 1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15、君主视臣子为手足,臣子就会视君王为腹心;君主视臣子为狗马,臣子就会视君主为常人;君主视臣子为泥土草芥,臣子就会视君主为仇敌。所以说,君主仁,则无人不仁;君主义,则无人不义。
  • 16、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 17、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僻让之心,非人也。
  • 18、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
  • 1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20、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 21、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 22、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 23、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 24、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 2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2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27、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 28、尽心上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 29、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 30、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 31、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32、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 33、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 34、人不可以无耻。出自:《·尽心上》人不可没有羞辱之心。
  • 3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 36、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37、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发。
  • 3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39、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 4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41、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人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
  • 42、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 43、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 44、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 45、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 4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 47、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 48、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则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义与利不可兼得,则舍生取义者也!
  • 49、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5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的拼音和解释

孟子 mèngzǐ

1.春秋时通行以孟仲叔季的排行加在姓名前作称呼。如宋国子姓,其长女嫁给他国的多称"孟子"。《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杜预注:"子,宋姓。"孔颖达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长也……妇人以字配姓,故称孟子。"又讳言同姓通婚,亦称与国君同姓的夫人为"孟子&
孟子 (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