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句大全-造句列表
您的足迹:

造句大全搜索

李商隐造句 首页

知之小工具造句栏目为您提供2025年的李商隐的造句相关内容,本栏目原创编辑和精选收集了90条李商隐的造句一二年级例句供您参考,同时也为您推荐了李商隐的解释、近反义词和组词。
  • 51、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 52、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 53、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 54、知之小工具在线造句词典祝您造句快乐,天天进步!
  • 5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湿干。
  • 56、年华有情状,吾岂怯平生。
  • 57、皇城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 58、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 59、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60、此楼堪北望,轻命倚危栏。
  • 6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6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6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6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65、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66、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 67、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68、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 69、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 70、楚地空山拂日风,李室厚土对月空。今朝有君兴相同,来日卧马问谁忠。无论从诗意或文体来讲都不愧为的社会题材的代表之作。
  • 71、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 72、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 73、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 74、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 75、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
  • 76、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7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78、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为多。
  • 79、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 80、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 81、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 82、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 83、爱恨朦胧花季间,含情为你似婵娟。无心妙语偏多解,有意痴言正少缘。往日闲愁强潇洒,近来新病弱衣冠。锦书不敢繁青鸟,梦里相期渐渺然。
  • 84、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 85、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
  • 8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 87、芙蓉万里潇湘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 88、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89、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90、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的拼音和解释

李商隐 lǐshāngyǐn

(约813—858)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曾任校书郎、弘农尉、秘书省正字等职。有《玉谿生诗》,现存;文集已佚,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李商隐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和杜甫。又与温庭筠齐名,称为“温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
李商隐 (唐朝诗人)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