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句大全-造句列表
您的足迹:

造句大全搜索

梁启超造句 首页

知之小工具造句栏目为您提供2025年的梁启超的造句相关内容,本栏目原创编辑和精选收集了48条梁启超的造句一二年级例句供您参考,同时也为您推荐了梁启超的解释、近反义词和组词。
  • 1、成功自是人*贵,创业终由道力强。
  • 2、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 3、历览各国产业发达这顺序,皆以农为本。
  • 4、春已堪怜,更能消几番风雨;树犹如此,最可惜一片江山。
  • 5、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若何之煊赫!
  • 6、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 7、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于约。
  • 8、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况在国内多预备一年,即以学业论,亦本未尝有损失耶。
  • 9、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
  • 10、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 11、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 12、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出自:清·《新民说·附录》谓光明磊落的人,应该是心里所想的和口头所说的完全一致。
  • 13、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 14、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 15、患难困苦,是磨炼人的最高学校。
  • 16、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
  • 17、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 18、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
  • 19、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20、相思树下说相思,思君念君君不知。
  • 21、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
  • 22、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
  • 23、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
  • 24、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 25、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知之小工具,吾悲李鸿章之遇。
  • 26、日本之骤强,由学校之极盛。
  • 27、教育不是别的什么,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
  • 28、人之生也,其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 29、心安理得,海阔天空。出自:清·《新民说》心安理得:自己认为所做的事是顺理成章的,心里很坦然。海阔天空:象大海般辽阔,象天宇般无边无际。坦荡的心胸象海洋和天空那样辽阔。
  • 30、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 31、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树底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 32、今之机器之用大进,人力可以胜天。
  • 33、说,凡是经过重重内乱的国家是不可能产生纯洁国民性的,内乱会在老百姓心目中培养起六种倾向:侥幸、残忍、彼此倾轧、虚伪狡诈、冷漠凉薄、苟且。
  • 34、乃归未及一月,竟溘然长逝,年仅逾弱冠耳。
  • 35、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 36、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 37、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
  • 38、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 39、自厉其一,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 40、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 41、上下无材,国之大患也。
  • 42、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 43、自由者,权利之表证也。凡人所以为人者有二大要件:一是生命,二是权利。二者缺一,时乃非人,故自由者亦精神界之生命也。
  • 44、凡做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 45、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
  • 46、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
  • 47、国家之主人为谁?即一国之民是也。
  • 48、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出自:清·《成败》磊磊落落:谓心地光明正大。磊磊:原指群石高垒貌。落落:豁达开朗貌。独往独来:比喻不仰仗别人,无怕牵碍。谓男子汉应当光明正大。

梁启超的拼音和解释

梁启超 liángqǐchāo

(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省新会县人。戊戌维新的领袖,学者
梁启超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