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句大全-造句列表
您的足迹:

造句大全搜索

荀子造句 首页

知之小工具造句栏目为您提供2025年的荀子的造句相关内容,本栏目原创编辑和精选收集了104条荀子的造句一二年级例句供您参考,同时也为您推荐了荀子的解释、近反义词和组词。
  • 5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 52、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 5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54、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 55、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
  • 56、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
  • 57、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 58、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
  • 59、‘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60、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知之小工具,深于矛戟。
  • 61、千人万人之情,一人之情也。
  • 6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6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 64、以近知远,一以知万,以微知明。
  • 65、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 66、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
  • 67、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
  • 6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 69、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
  • 70、“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71、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 72、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 7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7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75、知之为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以自诬,外不以自欺。
  • 76、居不隐者思不远,身不佚者志不广。
  • 77、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 78、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79、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辨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谓至文。
  • 80、锲而舍之,朽木不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81、人只是一无所知的动物,没有教诲。
  • 82、朴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
  • 83、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
  • 84、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 85、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 86、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出自:《·修身》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 8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88、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
  • 89、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 90、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 91、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 92、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 93、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名言佳句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 94、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95、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出自:《·劝学》声音即使再小也不会听不到,行为即使再隐蔽也不会不表现出来。
  • 96、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
  • 97、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
  • 98、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 99、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 100、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

荀子的拼音和解释

荀子 xúnzǐ

(约前313-前238)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名况,赵国人。他批判和总结了先秦以来的学术思想,发展了唯物主义。认为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首创性恶论,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文章说理透辟,结构谨严。著作有《荀子》。
荀子 (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