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句大全-造句列表
您的足迹:

造句大全搜索

孔子造句 首页

知之小工具造句栏目为您提供2025年的孔子的造句相关内容,本栏目原创编辑和精选收集了186条孔子的造句一二年级例句供您参考,同时也为您推荐了孔子的解释、近反义词和组词。
  • 5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5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5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54、故君子居易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 55、子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 56、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5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 58、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59、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 60、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61、骄傲自满只会使自已摔跟头,唯有低调处世,才可能受益匪浅,体味百味人生。
  • 6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63、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皋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息矣。
  • 6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65、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 6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67、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6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6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7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71、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 7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7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 74、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 75、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源自知之小工具
  • 76、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77、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78、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 79、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
  • 80、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 81、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 8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83、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 84、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8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86、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87、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8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8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90、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 91、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 92、或曰:“以德报怨”。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93、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94、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 95、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9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97、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 98、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 99、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 10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的拼音和解释

孔子 kǒngzǐ

(公元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