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句大全-造句列表
您的足迹:

造句大全搜索

朱熹造句 首页

知之小工具造句栏目为您提供2025年的朱熹的造句相关内容,本栏目原创编辑和精选收集了90条朱熹的造句一二年级例句供您参考,同时也为您推荐了朱熹的解释、近反义词和组词。
  • 1、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 2、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
  • 3、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
  • 4、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5、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
  • 6、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 7、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于人君正心术以立纲纪。
  • 8、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
  • 9、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 10、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 11、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
  • 12、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仁说》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 13、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 14、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
  • 15、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 16、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 17、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 18、君子小人趣向不同知之小工具整理,公私之间而已。
  • 19、我们的性格即我们的自身。
  • 20、熟读之法,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21、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 22、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
  • 23、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 24、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 25、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26、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
  • 27、知之小工具尽量原创和收集优质句子,使您在造句的同时,还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 28、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 29、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
  • 3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 31、慎勿谈人之过,切勿矜己之长。
  • 32、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 33、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出自:宋·《朱子语类》卷七十四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 34、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
  • 35、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 36、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
  • 37、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 38、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 39、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 40、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
  • 41、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出自:宋·《仁说》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 42、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 43、嘉赏未尝喜,抑挫未尝惧。
  • 44、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出自:宋·《朱子语类·易九》底:同“的”。
  • 4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 46、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修身是齐家的前提条件,只有自身具有良好而高尚的道德品质,人才会有地位,才会受到众多家庭成员甚至社会成员的尊重与爱戴,所以身不修何以治家?
  • 47、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 48、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
  • 49、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 50、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朱熹的拼音和解释

朱熹 zhūxī

(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颢、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认为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但“理在先,气在后”。主张启发式教育方法,反对死记硬背。对经学、史学、文学以及自然科学也有研究与贡献。著作有《四书集注》、《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等。
朱熹 (南宋理学家)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查看详情]